服務熱線 / Service Hotline
(025)58013660
中國 ? 南京 ? 雨花臺中學國際高中
南京市雨花臺區紫荊花路66號雨花臺中學北校區
報名熱線:(025)58013660
在比利時的最后一個晚上,站在安特衛普中央廣場的我,面朝大教堂與雕像,一邊贊嘆著建筑與氣氛的驚艷,一邊又仿佛聞到了南京小籠包的味道。
▲與Loana結對子
關于這次的回訪,要追溯到7月份,我接待歐盟同學的時候。還是要感謝楊學蘭老師給我這個機會,讓我在課上幫忙翻譯,做關于雨中文化的演講,并在最后閉幕典禮上發言,這些工作讓我認識了來華團里特別贊的小伙伴兒,特別是住在我家的Ioana(友阿娜)。她是羅馬尼亞人,但是因為爸爸在駐歐盟使館工作,所以一家人隨后也在布魯塞爾定居。
▲在Rainiee家中包餃子
在南京的時候,我帶著Ioana尋訪了南京古跡的靜謐,也與她一起感受了都市的繁華。到現在,我都深深記得,在玄武湖邊,她對我說過,她覺得南京是一個很神奇的城市,在這里,古典與現代結合得相得益彰。回到家,我們教她包餃子,為她準備各種花樣豐富的中國家常菜,她的乖巧懂禮也深得人心,我們也幾乎無話不說。但她離開南京后,我覺得生活中少了些什么,以至于頭幾天從外面回到家,我都不能適應身邊少了個同伴。她跟我說,沒關系,11月份我們還會見面,到時候你也會住在我家。
▲“2016歐中青年大使文化之旅”閉營儀式上發言
時間過得飛快,11月份就這樣到了。我帶著一箱冬裝和禮物,12個小時后,我身在巴黎。與新加坡的炙熱感與英國濕潤松軟的味道不同,巴黎是撲面而來的香水味。下了飛機,我們一行26人把行李往巴士里一丟,就開始在寒風中游覽。
▲法國凱旋門前歐盟回訪團合影留念
歐洲天亮得遲,破曉中的凱旋門散發著與白天不一樣的味道,神秘卻優雅,佇立在車水馬龍之中,像在等待著什么人。天亮了,在對面香榭麗舍大街朝霞的映射下,她又像新生的勇士,與埃菲爾鐵塔齊頭并進,為巴黎帶來新一天的生氣。在塞納河上,乘著Bateaux Parisien,環繞整個巴黎,經過圣母院,凡爾賽宮我們更真切的體會到哥特,古典,洛可可與折衷主義在巴黎的交相輝映。馬卡龍,鵝肝醬,牛排,三文魚和鴨腿是我們的第一頓晚餐,也完美地開啟了這次旅程。
已經快到圣誕節了,布魯日,一個每日在馬蹄,鐘與船槳聲中醒來的小鎮,回到了15世紀的黃金時代。修道院,教堂還有市政廳也熠熠生輝。可惜的是,我們不能在這個小城久留,必須要穿過法比邊境,趕往阿姆斯特丹。阿姆斯特丹是水壩的意思,以運河聞名,水壩廣場就是活生生的例子。對于我來說,阿姆斯特丹孕育的不僅是梵高的后印象,更多的是倫勃朗與維米爾的荷蘭寫實。當然,在荷蘭最不能錯過的除了藝術,還有風車與Gouda Cheese,這兩點,風車村都有很好的體現。
▲交流回訪團在歐盟第四國際學校合影
4天的旅行結束后,這次回訪的重頭戲也要開始了。一大早,我們從滑鐵盧到了布魯塞爾的歐盟學校之一EEB4。我見到了Ioana還有雖然之前不是我接待,但與我交談甚歡的Maya,激動的心情難以言喻。其實,我們這一行人隨著住家被分到了四所學校EEB1、EEB2、EEB3和EEB4,我剛好在EEB4。
▲歐盟第四國際學校課堂
下午,Ioana就帶我去上課了。我想我們能交流很好的原因之一是我們都喜歡理科,她除了英語與羅馬尼亞語外,其他課是生物、物理、化學與數學,所以我很適應這里的課程,也覺得很熟悉,我也參與了生物課的實驗(酶的分解)。最出乎我意料的是地理課。中國的地理課通常很少涉及到人文,而我在EEB4的第一節地理課話題是Development。講述了世界從第三世界到第一世界的過程,每個階段的評判標準與影響因素等等,這個真的讓我大開眼界。EEB4科學學科的小組合作也很精彩,拍視頻、演示文稿、演講......讓我想到高二時我的小組與我們的成果,不禁莞爾,原來我的高中三年也有過這么西式的經歷啊。
▲ Loana一家
來聊聊住家生活吧。住媽Christine周到溫柔,每天早上的三明治與甜品將會是我特別美好的回憶之一;住爸Stefan幽默風趣,喜歡新鮮事務;而Ioana正是這兩點兼備。其實,我很慶幸Ioana不是在school days來我們家,因為我們家平時每天早上的節奏太快,猶如打仗。我們家離學校蠻遠的,7點到校的話,5:30就要起床,馬不停蹄的洗漱,急急忙忙吃早飯,害怕堵車。然而,在布魯塞爾的我,每天早上如置身天堂。不慌不忙的吃早飯,還能有時間與住爸住媽聊聊天,再坐地鐵去學校,途中還能遇到Ioana的朋友,一起去學校。
從與住家聊天中,我發現羅馬尼亞的生活其實和中國很像,連思想和教育都差不多,最能體現的是司機。歐洲的司機(除了法國)開車不急不慢,行人先行,而中國與羅馬尼亞都是司機是老大。我們也討論了教育方法的利弊還有一些文化禁忌,十分有趣。
我最感謝他們的不光光是照顧我的飲食起居,送我禮物,更多的還是最后一個晚上,我們驅車來到了安特衛普。眾所周知,這個小鎮是與奧地利齊名的鉆石之鄉。然而不單單是鉆石,這個小鎮承載了最地道的歐洲風景與文化,城堡、鐘樓、雕塑、與教堂,小鎮的人們把這個小鎮布置得如畫般美麗。每一家商店都是一家小博物館、小畫廊、甚至是一家小古董店。還有一正面毫不刻意的涂鴉墻。最后的道別晚餐,是在鎮上最正宗的尼泊爾餐廳,在餐廳,我們與來自尼泊爾Sofia攀談。Sofia的母親很早就來到了比利時,她在完成本科學業后來與母親生活。她介紹了各種尼泊爾菜式,也讓我們大開眼界。開頭說到,我想小籠包,倒不是因為在這里吃的不好;相反的,吃的每一頓都很家常,也讓我想到我家的美食了。
▲Rainiee與歐盟第四國際學校校長合影
這趟歐洲之旅,我不僅認識了新的歐洲朋友,我想,對于兩位帶隊老師和同學們,我也有了新的認識。剛好,我喜歡新朋友,更喜歡重新認識老朋友。現在,我才真正認識到這一整個文化交流的意義,不禁欣喜若狂,同隊的朋友們,你們也一樣對吧!